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光联智界 官网 行业资讯 智界观察 文旅照明 查看内容

“文旅+夜间经济”双轮驱动,景观照明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

2025-6-6 10:01| 发布者: 网站发布| 查看: 14| 评论: 0|原作者: 黄景

摘要: 1 政策红利释放,照明产业站上新风口当夜幕降临,灯光已成为城市与景区的灵魂画笔。在文旅融合与夜间经济蓬勃发展的双重政策加持下,中国景观照明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。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 ...
 

1 政策红利释放,照明产业站上新风口

当夜幕降临,灯光已成为城市与景区的灵魂画笔。在文旅融合与夜间经济蓬勃发展的双重政策加持下,中国景观照明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。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》明确提出支持“夜间照明和夜景灯光升级改造”,并将“光影秀”“水上夜游”列为重点发展方向。与此同时,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》《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》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,为行业注入强劲动力。

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,景观照明产业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。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文旅灯光市场规模已达280亿元,预计2025年将突破30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8%以上。而全球市场同样涨势迅猛,在LED和智能技术推动下,2025年全球景观照明市场规模预计达13.59亿美元,到2033年将攀升至25.83亿美元,年均增长率达8.36%。中国市场正成为这一增长浪潮中的核心引擎。

表:中国景观照明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趋势

年份市场规模(亿元)同比增长主要驱动因素
2020年720.09-疫情影响下滑
2021年916.527.3%疫情后复苏
2024年1439.8657.1%文旅政策加码
2025年(预测)300+ (文旅灯光细分)>18%夜间经济全面爆发

2 从亮化到赋能:需求的结构性升级

2.1 夜间经济催生多元场景需求

景观照明已从单纯的“亮化工程”演变为夜间经济的核心载体价值放大器。在佛山“四山两江”文旅规划中,20大专项行动催生了演艺照明、水上夜游灯光、街区氛围照明等多元化场景需求:

  • 演艺赛事照明:每年超1000场演艺活动(如国潮音乐节)及马拉松赛事,对专业舞台照明和智慧赛道照明系统提出高要求

  • 水上夜游亮化:游艇码头、水上观光巴士等项目的布局,使滨水景观亮化与游船灯光秀成为刚需

  • 文商旅综合体升级:历史街区与现代商业区融合改造,需要结合文化底蕴的定制化光影解决方案

2.2 文旅融合推动照明价值重构

随着旅游消费升级,景观照明正从“功能型”向 “沉浸式体验型” 跃迁。2025年鸿威·亚洲文旅灯光展览会以“科技赋能光影,创新驱动文旅”为主题,集中展示沉浸式夜游、数字光影艺术等创新应用。这一趋势在通辽市悦来河文旅休闲街区项目中得到完美诠释——该项目通过深度融合北疆文化元素与前沿光影技术,打造“悦来十二境”沉浸式线性体验空间,斩获2025阿拉丁神灯奖“全国最佳照明工程奖”,成为文旅照明的标杆之作。

表:景观照明下游应用领域分布及特点

应用领域市场份额核心需求特点代表项目类型
市政工程45%提升形象+安全保障城市广场、智慧路灯
商业地产25%氛围营造+引流增效建筑外立面、商业街区
文旅景区20%沉浸体验+文化表达光影秀、主题夜游
其他10%特色化+场景定制特色小镇、乡村文旅

3 技术破局:智能化与绿色化重塑产业格局

3.1 智能照明系统的深度集成

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景观照明向 “感知-决策-执行”一体化 方向演进:

  • 环境自适应系统:通过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实时捕捉天气、人流量等数据,动态调节照明参数,佛山智慧路灯示范项目已实现能耗降低40%

  • 预测性运维平台: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故障预警系统,如洲明科技开发的管廊健康监测方案,使运维成本降低30%

  • 多端交互控制:利亚德在成都锦江夜游项目中应用5G+AI可视化监管系统,支持管理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远程调度灯光场景

3.2 节能技术突破成本瓶颈

困扰行业的高能耗问题正通过技术创新得到破解:

  • LED技术持续迭代:氮化铝陶瓷基板(热导率170 W/m·K)的应用,使散热效率提升240%;液冷散热技术降低高功率灯具温度20%,寿命从3万小时延长至5万小时

  • 太阳能照明普及:光伏与LED的协同创新,使离网式景观照明成为可能,特别适用于公园、滨水带等开阔区域

  • 绿色材料应用:木材、竹材等可降解材料在灯具外壳中的使用比例提升,上海三思的生态友好型路灯已减少碳足迹35%

3.3 文化IP与光艺设计的融合创新

在避免“千城一面”的同质化竞争中,文化赋能成为破局关键:

  • 地域文化数字化表达:张家界天门山项目通过山体3D投影技术,将地质奇观转化为“天门幻境”光影叙事,带动游客量增长40%

  • 非遗技艺现代转译:自贡彩灯企业将传统扎染工艺与LED柔性屏结合,在2025广州文旅灯光展引发关注

  • 交互式光艺术装置:深圳前海智慧灯杆集成环境监测、信息发布等功能,获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奖,彰显“功能美学”新理念

4 场景革命:从地标亮化到全域体验

4.1 城市更新中的“微亮化”实践

在中央整治“过度亮化”政策指引下,精细化、人本化照明成为新方向:

  • 株洲“微亮化”工程:聚焦背街小巷与社区公园,通过低尺度、暖色调照明提升居民安全感,项目入选住建部示范案例

  • 上海“一江一河”光环境提升:摒弃大范围投光,采用线条灯勾勒建筑轮廓,塑造优雅天际线

  • 智慧杆系统整合:佛山推进多功能智慧杆部署,集成5G基站、充电桩等12项功能,降低“多杆林立”乱象

4.2 文旅目的地的全时域体验构建

领先景区正通过照明设计突破时间限制,打造 “白+黑”双循环” 消费模式:

  • 主题公园夜宴升级: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应用利亚德水下灯光系统,创造“夜潜”奇幻体验,使游客留宿率提升25%

  • 古镇活化新路径:乌镇将江南水乡风貌与数字灯光结合,开发“乘船观剧”沉浸式演出,单项目年收入破亿元

  • 工业遗产的灯光重生:广州珠江啤酒厂改造项目中,奥拓电子用激光投影再现酿造工艺,变身网红打卡地

4.3 商业空间的光影价值挖掘

商业体通过照明设计重构消费场景:

  • 武汉K11购物艺术中心:采用可编程LED幕墙,每日生成不同艺术图案,社交媒体曝光量超百万次

  • 成都REGULAR源野:庭院灯光装置随季节变化色调,成为主理人店铺的“自然导流器”

  • 北京SKP-S:太空主题灯光秀联动商品陈列,使客单价提升30%

5 挑战与破局:行业进阶的关键命题

5.1 成本与效益的平衡难题

尽管市场前景广阔,行业仍面临严峻挑战:

  • 初始投资压力:智能系统前期成本较传统方案高40%-60%,如深圳前海项目单杆造价达2万元

  • 运维复杂度提升:集成设备故障率叠加,北京某智慧公园因传感器损坏导致灯光失控,引发投诉

  • 投资回报周期长:文旅项目平均回本周期3-5年,疫情影响下部分景区现金流紧张

创新解决方案

  • EMC模式推广:洲明科技在济南12万盏路灯改造中采用节能收益分成模式,政府零投入实现年节电1.2亿度

  • 轻资产运营转型:罗曼股份提供“设计+设备租赁+运维”服务,降低客户资本支出

5.2 光污染治理的紧迫课题

景观照明爆发式增长带来生态隐忧:

  • 过度照明顽疾:河南某县城“满天星”工程致居民投诉光干扰,最终被勒令拆除

  • 生态保护红线:杭州西湖曾因过度亮化影响鸟类迁徙,后启动光谱改造工程

行业自律与技术响应

  • CJJ/T 307-2023《城市景观照明技术规范》 明确生态敏感区限光要求

  • 金黄光无粉技术:宁波企业联合中科院研发无蓝光LED,母婴友好型灯具获市场青睐

  • 天文友好型灯具:华体科技在西藏项目应用特定波长灯具,保护暗夜观星环境

6 未来展望: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建

6.1 政策协同深化行业红利

随着国家层面政策持续加码,多部门协同机制正在形成:

  • 住建部“新城建”试点:将智慧照明纳入城市生命线工程,二期项目资金达1.2亿元

  • 文旅部夜间消费集聚区创建:对考评优秀地区给予专项资金,如通辽悦来河项目获奖后获追加投资

  • 发改委设备更新方案:推动高耗能景观设施淘汰,释放千亿级替换市场

6.2 技术融合开启新想象空间

前沿科技正重塑行业边界:

  • 元宇宙灯光交互:利亚德在2025广州展演示AR灯光秀,观众用手机扫描触发定制光影

  • 数字孪生运维:百度智能云为雄安新区搭建照明数字孪生平台,实现故障模拟与预案优化

  • 材料科学突破:MIT研发自清洁纳米涂层,解决户外灯具积尘难题

6.3 商业模式创新激活长效价值

行业从“工程导向”向 “运营导向” 转型:

  • 分时租赁模式:小型景区可租用智能灯光设备应对节假日高峰

  • 跨界收益分成:照明企业与景区门票、酒店住宿收益绑定,名家汇在大唐不夜城项目分成超千万

  • 碳交易路径探索:节能项目申请碳普惠认证,如济南路灯改造年碳减排9.6万吨

光之启示:景观照明已超越单纯的技术应用,成为夜间经济的基础设施城市文化的表达载体科技美学的实验场域。正如通辽悦来河项目所证明的——当北疆文化遇见前沿光影,传统街区蜕变为“沉浸式线性体验空间”,创造单日5万人流的奇迹。在“文旅+夜间经济”的双轮驱动下,中国景观照明产业正迎来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历史性跨越。
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返回顶部